昆明农药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公示
一、项目概况
1、单位:昆明农药有限公司
2、地点:富民县罗免镇高仓村
二、公示内容
我公司于2020年9月编制完成《昆明农药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于10月29日组织开展了专家外部会审,评审通过且修改完善后,现将该《应急预案》进行全本公开,即日起,公众可在5个工作日内(2020.11.4-2020.11.9),通过电话、信函、传真或其他方式,向我公司问询相关信息,并提出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方面的意见及建议。
联系人:姚祖峰
联系电话:0871-68851098
1.1.公司概况
昆明农药有限公司(原昆明农药厂),始建于1954年,原厂址位于昆明市穿金路金殿片区,是云南省最大国家定点农药生产企业。
2010年公司完成生产区整体搬迁,搬迁至富民县罗免镇工业园区,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将厂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农药生产加工基地,现拥有水剂、乳剂、悬浮剂、可湿剂和颗粒剂的全套生产加工工艺、技术和设备。
公司现有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三大农药类别,制剂加工品种四十余个。公司以品质、健康、安全、环保为理念,以持续改进和稳定的质量为保证,通过ISO9001:2008、ISO14001:2004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清洁生产审核,具备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被中国农药工业协会评为A级信用企业。其产品多次被评为云南省及昆明市“名牌产品”。“金浪”商标获云南省著名商标。
在环境管理工作中,公司以“提高环境意识,创建文明工厂,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环保理念,鼓励员工关注环境、保护环境,努力将公司创建成为经济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产企业。
昆明农药有限公司厂址,位于富民县罗免镇高仓村,厂址所在地属富民县工业园区的范围。富民县系昆明市所辖的郊县。厂址位于县城的西北部,其南距富民县城约10公里,北距禄劝县40公里。西南距禄丰县46公里,距昆明市区35公里,地理坐标东径102°27′51″~102°28′118″,北纬25°18′46″~25°19′02″。
公司地理位置见附件一。
厂址用场地坐落于一无名小山的南麓。现有场地标高约为1713.3米(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场地外形呈一东西走向的不规则多边形。东部宽、西部窄。其东西向平均长350米,南北向宽250米。其地势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场地标高处于1686.25米—1748.25米之间。
公司所处区地质构造属于昆明凹陷金沙江断裂带范围。普渡河大断裂带在境内西部南北贯穿,这是一条继承古生代性质的大断裂,县内断裂构造发育,褶皱结构简单。
罗免镇地处富民断陷盆地之北,侵蚀中山地地貌区,为中山区的侵蚀沟谷斜坡地形。地势北高南低,山岭标高1754-1954米。西南的老青山与金铜盆峰,海拔分别为2763米和2817米,中部属丘陵地带。
根据区域资料和《云南地震动参数区划工作用图》,公司所处区地震基本烈度为七度。
(1)气温
全年平均气温 15.8 ℃
最热月平均气温 21.2 ℃
最冷月平均气温 8.3 ℃
极端最高气温 33.4 ℃
极端最低气温 -7.0 ℃
(2)气压
全年平均气压 83.06 kpa
绝对最高气压 84.53 kpa
绝对最低气压 81.94 kpa
(3)湿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 72%
年平均最大相对湿度 84%
年平均最小相对湿度 12%
(4)降雨量和降雪量
全年平均降雨量 868.9 毫米
年平均最大降雨量 1160.6 毫米
日最大降雨量 122.4 毫米
(5)蒸发量
全年平均蒸发量 1958.8 毫米
(6)阴、晴日及日照
全年平均晴天数 64.4天
全年平均阴天数 133.6天
全年平均日照数 2187.7小时
(7)雷暴日
年平均雷暴日数 64.7 天
(8)风
全年平均风速 2.2 米/秒
年平均最大风速 16 米/秒
全年主导风向 西南风
公司所处区域内主要河流为螳螂川及其之流龙纳河。龙纳河为螳螂川的一级支流小河,从公司厂址南面约400米处流过,由西南向东北流经罗免镇,于车坝汇入螳螂川。
螳螂川属金沙江水系,源于滇池,出海口,经安宁、西山区至莲花岩注入富民,由西南向东北流,到瓦窑进入富民坝子,穿县城流至成器墩流向转西北,经永定、大营两镇、者北天色、赤鹫两乡到龙发村汇集天生桥河水处,上游称螳螂川,下游称普渡河,为富民县最大的河流。县内全长63.4km,均宽65m,出入落差258m,年入境水量86320万m3,年均秒流量27.73 m3,最大秒流量500 m3。
根据云南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复审),螳螂川在富民县境内水体功能为一般景观要求,按Ⅴ类水体保护。
厂址西临“昆禄二级公路”(昆明至禄劝),南邻“云南永松防水科技有限公司”“云南大地沣源环保有限公司”与“云南正晓投资有限公司”。西与富民红泽砖厂(已停产)相邻,相距100米左右,砖厂与项目厂址之间为荒山、荒地;“云南大地沣源环保有限公司”与“云南正晓投资有限公司”与厂址之间为荒山;北、东侧均为荒山、荒地。厂址西面约1km处为高仓村,东南面1km处为大凹村。
周边环境示意图见附件二。
表2.2-1 公司环境保护目标和功能要求
名称 |
方位及距离 |
功能 |
标准 |
|
厂区 |
云南永松防水科技有限公司 |
厂区南面30米 |
工业区,总人口30人 |
空气质量 标准二级 |
云南大地沣源环保有限公司 |
厂区南面300米 |
工业区,总人口45人 |
空气质量 标准二级 |
|
云南正晓投资有限公司 |
厂区南面350米 |
工业区,总人口60人 |
空气质量 标准二级 |
|
螳螂川 |
厂区南面2200米 |
工农业用水 |
地表水质量标准Ⅳ类 |
|
交通 |
武昆高速 |
厂区西面150米 |
交通设施 |
空气质量 标准二级 |
表2.2-2 公司厂界周围敏感目标和居民点的分布情况表
序号 |
名称 |
方位 |
距离(m) |
户数(户) |
人数(人) |
功能区 |
1 |
高仓村 |
厂区西面 |
1000 |
504 |
1880 |
环境空气二类区 |
2 |
大凹村 |
厂区东南面 |
1000 |
57 |
223 |
|
|
合计 |
|
|
561 |
2103 |
厂区占地面积100亩左右,总平面布置按照全年主导风向条件将乳油生产区及储存区尽量布置于厂区全年最多频率风向的下风向,主要工艺生产装置布置于厂区中部。总平面布置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地形布置新建装置,减少场地工程量;合理划分界区,满足了工艺主装置的生产要求和原料成品储运要求,布置集中紧凑,从而可提高工厂的经济效益,为工厂创造安全、良好的生产管理和环境条件。
厂区建、构筑物由三部分组成,即主生产装置厂房、辅助生产厂房及生产管理建筑。故在总平面布置时,将上述三部分各划分为一个功能区。即生产装置区、辅助生产区及厂前区。生产装置区包括乳剂车间(含与其相关的污水处理站)、可湿性颗粒剂车间、颗粒剂车间、悬浮剂车间及水剂车间等;辅助生产区含机修车间、变电所、空压站、浴室及循环水站;厂前区包括综合办公楼、及自行车棚。
在总平面布置时,将生产装置区布置于厂区东西向主干道南侧;辅助生产区布置于此主干道东北侧;厂前区布置于西北侧。布置中,使建、构筑物顺应生产流程排列,让体量大的厂房位于厂区中部较宽敞的地段,以便满足生产装置占地的需要和工艺流程的要求。
因公司产品品种较多,而各品种的生产流程均在其所在车间自成一体。鉴于此情况,总平面布置时,将互相平行的乳剂车间、可湿性颗粒剂车间、颗粒剂车间的生产流线均设置为东西向。使其原料卸车场均位于各个车间的东端,可让原料运输流向一致,以避免与产品运输车流的交叉干扰。
厂区常年风向主要为西北风,为此将公司办公楼及厂区大门处设置为应急撤离集合点,当厂区车间、仓库及储存区发生泄漏、火灾事故时,人员撤离到上风向的西南侧,确保撤离人员的安全。
具体布置详见附件3总平面布置图及附件4人员疏散路线图
企业主要原材料、燃料及公用系统消耗见表 3.1-1。
表3.1-1 企业主要原辅料消耗情况公司主要原、辅、燃料消耗表
名 称 |
规格型号 |
年需用量(t) |
储量(t) |
|
1. |
毒死蜱原药 |
≥95% |
77 |
8 |
2. |
敌百虫原药 |
≥90% |
164 |
18 |
3. |
扑草净原药 |
≥95% |
175 |
19 |
4. |
莠灭净原药 |
≥95% |
152 |
6 |
5. |
丁草胺原药 |
≥90% |
38 |
4 |
6. |
莠去津原药 |
≥95% |
155 |
17 |
7. |
多菌灵原药 |
≥97% |
28 |
3 |
8. |
硫磺粉 |
≥99% |
107 |
14 |
9. |
代森锰锌原药 |
≥80% |
134 |
1 |
10. |
甲霜灵原药 |
≥85% |
18 |
0.5 |
11. |
三环唑原药 |
≥95% |
124 |
1 |
12. |
敌敌畏原药 |
≥90% |
978 |
30 |
13. |
乐果原药 |
≥80% |
106 |
12 |
14. |
氧乐果原药 |
≥80% |
132 |
9 |
15. |
辛硫磷原药 |
≥80% |
15 |
0.5 |
16. |
高效氯氰菊酯原药 |
≥27% |
8 |
1 |
17. |
草铵膦原药 |
≥10% |
200 |
4 |
18. |
硫胺 |
|
50 |
5 |
19. |
柠檬酸 |
≥99% |
12 |
1 |
20. |
扩散剂 |
NNO |
39 |
5 |
21. |
十二烷基硫酸钠 |
|
33 |
2 |
22. |
乳化剂 |
0203B |
80 |
2 |
23. |
陶土 |
|
5350 |
300 |
24. |
苯 |
|
96 |
10 |
25. |
甲醇 |
|
221 |
5 |
26. |
二甲苯 |
|
168 |
5 |
27. |
石英砂 |
|
2000 |
50 |
公司属农药制剂加工企业,不生产农药原药,其产品有5个剂型。农药加工制剂:16450t/a;其中:颗粒剂(颗粒剂)6600 t/a;可湿性颗粒剂:2050t/a;乳剂:2950t/a;胶悬剂:2150t/a;水剂:2400t/a。
(1)陶土制备主要设备一览表
表3.3-1 陶土制备设备一览表
备注 |
|||||
|
|||||
2 |
旋风除尘器 |
|
台 |
1 |
|
3 |
布袋除尘器 |
台 |
1 |
|
|
4 |
|
||||
5 |
轮辗机 |
|
|
||
6 |
|
2 |
|
||
7 |
料仓 |
|
台 |
1 |
|
8 |
加热炉 |
|
组 |
1 |
|
表3.3-2颗粒剂主要设备一览表
备注 |
|||||
1. |
|
||||
2. |
|
||||
3. |
|
||||
4. |
除尘器 |
|
台 |
1 |
|
5. |
引风机 |
9-26-4.5A |
台 |
1 |
|
6. |
鼓风机 |
4-72-4.5A |
台 |
1 |
|
7. |
|
||||
8. |
电动葫芦 |
CD0.5T-9 |
台 |
1 |
|
9. |
玻璃钢冷却塔 |
GBNL4-10 |
台 |
1 |
|
10. |
水泵 |
IS65-50-125A |
台 |
1 |
|
11. |
脉冲除尘器 |
DMC-49,20m2 |
台 |
1 |
|
12. |
空气压缩机 |
Z-1/10 |
台 |
1 |
|
13. |
2 |
|
|||
14. |
分析机 |
|
台 |
2 |
|
15. |
|
2 |
|
||
16. |
|
5 |
|
||
17. |
|
6 |
|
||
18. |
1 |
|
|||
19. |
|
||||
20. |
螺旋输送机 |
CX150x3000 |
台 |
3 |
|
21. |
水平式自动包装机 |
SD-180Z |
台 |
1 |
|
22. |
空压机 |
SK18.5 |
台 |
2 |
|
23. |
压料贮罐 |
2.17m3 |
台 |
1 |
|
24. |
压料贮罐 |
1.3m3 |
台 |
1 |
|
25. |
缓冲罐 |
2m3 |
台 |
1 |
|
26. |
二维码采集处理设备 |
|
台 |
1 |
|
(3)可湿性颗粒剂主要设备一览表
备注 |
|||||
1 |
气流粉碎机 |
QON100 |
台 |
1 |
|
2 |
|
||||
3 |
|
||||
4 |
|
||||
5 |
|
||||
6 |
|
||||
7 |
6 |
|
|||
8 |
4 |
|
|||
9 |
|
||||
10 |
5 |
|
|||
11 |
螺旋输送机 |
CX150x2000 |
台 |
5 |
|
12 |
螺旋输送机 |
CX150x2150 |
台 |
6 |
|
14 |
水平式自动包装机 |
SD-180 |
台 |
3 |
|
15 |
水平式自动包装机 |
SD-130 |
台 |
1 |
|
16 |
双螺旋混合机 |
SLH-1 |
台 |
1 |
|
17 |
压料缓冲罐 |
2m2 |
台 |
4 |
|
18 |
空压机 |
SK18.5 |
台 |
1 |
|
19 |
二维码采集处理设备 |
|
台 |
3 |
|
(4)乳剂主要设备一览表
表3.3-4 乳剂主要设备一览表
备注 |
|||||
1 |
不锈钢调配釜 |
5000L |
台 |
1 |
|
2 |
不锈钢成品槽 |
5000L |
台 |
2 |
|
3 |
1 |
|
|||
|
|||||
5 |
搪瓷调配釜 |
KF-2000 |
台 |
2 |
|
6 |
搪瓷成品槽 |
KF-2000 |
台 |
4 |
|
7 |
不锈钢计量槽 |
2500L |
台 |
1 |
|
8 |
1 |
|
|||
9 |
3 |
|
|||
10 |
输送带 |
SPZ-83 |
台 |
1 |
|
11 |
1 |
|
|||
12 |
|
||||
13 |
动力头 |
|
台 |
2 |
|
14 |
回转工作台 |
ZXT-2A |
台 |
1 |
|
15 |
直列式罐装机 |
CDP-90-12B |
台 |
1 |
|
16 |
二维码采集处理设备 |
|
台 |
4 |
|
17 |
全自动灌装机 |
DGP-Z-12D |
台 |
3 |
|
18 |
全自动热收缩套标机 |
200M |
台 |
2 |
|
19 |
全自动内塞机 |
YG-8 |
台 |
2 |
|
20 |
全自动旋盖机 |
|
台 |
1 |
|
21 |
热收缩膜机 |
DC-L1800/DSJ |
台 |
3 |
|
22 |
输送带 |
SPZ-83 |
台 |
3 |
|
23 |
全自动上盖机 |
SGJ-2 |
台 |
3 |
|
24 |
进瓶机 |
XZJ-2 |
台 |
3 |
|
25 |
动力头 |
|
台 |
6 |
|
26 |
回转工作台 |
ZXT-2A |
台 |
3 |
|
27 |
喷码机 |
A100 |
台 |
1 |
|
28 |
喷码机 |
E50 |
台 |
2 |
|
29 |
铝铂电磁封口机 |
FK2000 |
台 |
1 |
|
30 |
不锈钢倒料方槽 |
|
台 |
4 |
|
31 |
碳钢倒料方槽 |
|
台 |
1 |
|
32 |
不锈钢液下泵抽料桶 |
Φ800X1000 |
台 |
4 |
|
33 |
不锈钢耐腐蚀液下泵 |
BD25Y-25 |
台 |
4 |
|
34 |
不锈钢过滤桶 |
Φ800X1000 |
台 |
4 |
|
35 |
不锈钢耐腐蚀液下泵 |
BD50Y-25 |
台 |
4 |
|
36 |
空压机 |
SK18.5 |
台 |
1 |
|
37 |
空气冷冻干燥器 |
|
台 |
2 |
|
表3.3-5水悬浮剂主要设备一览表
备注 |
|||||
|
|||||
6 |
|
||||
3 |
|
||||
4 |
|
||||
5 |
2 |
|
|||
6 |
|
||||
7 |
8 |
|
|||
8 |
空压机 |
SK-18.5 |
台 |
1 |
|
9 |
水计量槽 |
Φ830X1300 |
台 |
2 |
|
10 |
铝铂电磁封口机 |
FK2000 |
台 |
1 |
|
11 |
铝铂电磁封口机 |
HG-3000X |
台 |
1 |
|
12 |
喷码机 |
A100 |
台 |
2 |
|
13 |
电动葫芦 |
CD0.5T-18 |
台 |
2 |
|
14 |
玻璃钢冷却塔 |
GBNL4-50 |
台 |
1 |
|
15 |
水泵 |
IS100-80-125A |
台 |
2 |
|
16 |
液下泵 |
50YW15-25 |
台 |
2 |
|
17 |
全自动灌装机 |
DGP-Z-12D |
台 |
1 |
|
18 |
全自动灌装机 |
CCG1000-12F |
台 |
1 |
|
19 |
全自动理盖机 |
|
台 |
1 |
|
20 |
全自动上盖机 |
|
台 |
1 |
|
21 |
全自动套标机 |
STB-150P |
台 |
1 |
|
22 |
直列式旋盖机 |
|
台 |
1 |
|
23 |
全自动电热蒸汽机 |
|
台 |
2 |
|
24 |
电加热收缩膜机 |
|
台 |
1 |
|
25 |
蒸汽收缩膜机 |
|
台 |
2 |
|
26 |
输送带 |
|
套 |
2 |
|
27 |
二维码采集处理设备 |
|
套 |
2 |
|
28 |
聚丙烯下料计量槽 |
2立方 |
台 |
1 |
|
表3.3-6水剂主要设备一览表
序号 |
名 称 |
规格型号 |
单位 |
数量 |
备 注 |
1 |
搪瓷调配釜 |
3000L |
台 |
1 |
|
2 |
搪瓷调配釜 |
KF-2000 |
台 |
1 |
|
3 |
不锈钢成品槽 |
9m2 |
台 |
1 |
|
4 |
不锈钢成品槽 |
4.7m2 |
台 |
2 |
|
5 |
搪瓷成品槽 |
BF-2000 |
台 |
1 |
|
6 |
聚乙烯储罐 |
30m2 |
台 |
2 |
|
7 |
聚乙烯水计量槽 |
1.3m2 |
台 |
2 |
|
8 |
不锈钢抽料桶 |
Φ800X1000 |
台 |
4 |
|
9 |
不锈钢耐腐蚀液下泵 |
BD50Y-25 |
台 |
1 |
|
10 |
不锈钢耐腐蚀液下泵 |
BD40Y-25 |
台 |
1 |
|
11 |
不锈钢耐腐蚀液下泵 |
BD40Y-26 |
台 |
2 |
|
12 |
不锈钢过滤器 |
|
台 |
2 |
|
13 |
直列式罐装机 |
CDP90-12B |
台 |
1 |
|
14 |
直列式旋盖机 |
FXZ-6 |
台 |
1 |
|
16 |
全自动上盖机 |
SGJ-2 |
台 |
1 |
|
17 |
进瓶机 |
XZJ-2 |
台 |
1 |
|
19 |
回转工作台 |
ZXT-2A |
台 |
1 |
|
20 |
喷码机 |
A100 |
台 |
1 |
|
21 |
不锈钢倒料方槽 |
1600x800x700 |
台 |
1 |
|
22 |
碳钢倒料方槽 |
1600x800x700 |
台 |
1 |
|
23 |
铝铂电磁封口机 |
HG-3000X |
台 |
1 |
|
24 |
电动葫芦 |
CD0.5T-9 |
台 |
2 |
|
25 |
空压机 |
SK-11 |
台 |
1 |
|
26 |
二维码采集处理设备 |
|
台 |
1 |
|
将农药原药、填料和少量助剂按配比准确称量后经粗混,进入粉碎机内粉碎,粉碎后物料经旋风收集器和布袋收尘器收集后进入混合机混合,混合均匀后,取样分析,合格后放入压料罐,用压缩空气将压料罐内的物料压至成品仓内,用包装机包装,经质检检验合格后,即可打包入库。其工艺流程方框图如下:
图3.4-1 颗粒剂生产工艺流程图
(2).可湿性粉剂
将农药原药、表面活性剂(湿润剂、分散剂等)和填料按配比准确称量后经粗混,抽入气流粉碎机内粉碎,粉碎后物料经旋风收集器和布袋收尘器收集后进入混合机内混合,混合均匀后,取样分析。合格后放入压料罐,用压缩空气将压料罐内的物料压至成品仓内,用包装机包装,经质检检验合格后,即可打包入库。其工艺流程方框图如下:
图3.4-2 可湿性粉剂生产工艺流程图
3) 乳剂
将农药原药(原油或原粉)、助剂和溶剂按配比准确称量后倒入倒料槽内混合,用液下泵将倒料槽内物料输送至调配釜,常温下搅拌一小时,取样分析,合格后用泵输送至成品釜中,用自动包装机进行包装,经质检检验合格后,即可打包入库。其工艺流程方框图如下:
图3.4-3 乳剂生产工艺流程图
4)胶悬剂
将农药原药、助剂(润湿剂、分散剂、增稠剂、稳定剂、调节剂等)和水按配比准确称量(或计量)后投入剪切机内,物料在常温常压下剪切4小时后,用泵将物料输送至胶体磨内研磨后,用泵依次送入一、二、三级砂磨机内进行砂磨,砂磨后的物料用泵输送至成品釜搅拌均匀,经取样分析合格后进行包装,经质检检验合格后,即可打包入库。其工艺流程方框图如下:
图3.4-4 胶悬剂生产工艺流程图
5) 水剂
将原药用泵从贮罐内输送至计量罐内计量后放入调配釜中,然后按配比将称量好的助剂和计量好的水放入调配釜中,搅拌1小时后,取样分析合格后,将物料用泵输送至成品釜内,用灌装机包装,经检验合格后,即可打包入库。
图2.5 水剂生产工艺流程图
(1)生活污水
公司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为办公楼厕所冲洗废水及洗澡废水,每天生活用水量为5吨左右,废水排放量约为3.5吨左右,生活废水经污水沟排入公司污水处理站,经处理达标后进入废水收集池回用于厂区绿化。初期雨水经处理后也暂存于废水收集池。
(2)生产废水
公司各车间使用自来水用于物料调配、冷却塔循环用水,车间不产生生产废水,废水不外排。
公司共有5个废气排放口,主要排放废气类型为: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苯、二甲苯、甲苯、甲醇。各排放口经布袋除尘、活性碳吸附后经15米高的烟囱外排。产生及治理情况见表2.2
表2.2 废气产生及治理情况一览表
编号 |
废气类型 |
排放方式 |
治理设施 |
排放筒高度 |
排放去向 |
治理设施监测点设置 |
监测频率 |
DA001 |
颗粒物 |
有组织排放 |
布袋除尘 |
15米 |
经布袋处理后从15米烟囱外排 |
按照《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397-2007进行开孔并设置标识牌 |
1次/季度 |
DA002 |
颗粒物 |
有组织排放 |
布袋除尘 |
15米 |
经布袋处理后从15米烟囱外排 |
按照《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397-2007进行开孔并设置标识牌 |
1次/季度 |
DA003 |
颗粒物 |
有组织排放 |
布袋除尘 |
15米 |
经布袋处理后从15米烟囱外排 |
按照《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397-2007进行开孔并设置标识牌 |
1次/季度 |
DA004 |
颗粒物 |
有组织排放 |
布袋除尘 |
15米 |
经布袋处理后从15米烟囱外排 |
按照《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397-2007进行开孔并设置标识牌 |
1次/季度 |
DA005 |
挥发性有机物、苯、甲苯、二甲苯、甲醇 |
有组织排放 |
活性炭吸附 |
15米 |
经活性炭处理后从15米烟囱外排 |
按照《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397-2007进行开孔并设置标识牌 |
1次/季度 |
公司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危险废弃物,在厂区西侧乳剂车间旁边建有两个危险废弃物暂存间,用于临时储存各车间产生的危险废弃物,储存能力约为35吨。
表3.5.3-1 危险废物产生概况
公司噪声来源为各车间生产设备运转噪声,主要有转筒干燥器、摆式磨粉机、引风机、混合机、灌装机。
减噪措施有:
(1)在设计上合理布置,对噪声较大的设备置于厂区中部,与厂界距离较远;
(2)在厂界植树绿化,降低噪声影响;
(3)选用低噪声设备,主装置全自动化操作,岗位现场无操作人员,对出入高噪声区的人员配防噪耳塞或耳罩;
通过上述降噪工程治理措施的建设落实。现在公司厂界噪声环境质量已得到保障,厂界及居民敏感点昼间、夜间噪声全部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的Ⅲ、Ⅳ类标准的指标要求。
公司生产装置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和使用。做到了生产装置废气、废水、废渣、噪声治理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运行,且运行正常、稳定。在生产过程中,近几年来,公司结合生产装置特征和环评报告等相关要求采取了以下防治污染的措施:
(1)加强环保设施的运行管理,定期检查环保设施的运行情况,排除故障,保证环保设施正常运转。
(2)建立健全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管理制度》、,《危险废物管理制度》、《环境污染事件管理制度》等各类环保管理制度,目前制度执行情况较好,各类环保设施运行管理情况良好。
(3)按照市、区环境保护局要求,公司每年编制企业环境自行监测方案上报环保部门审查备案,并严格按照自行监测方案要求委托第三方资质单位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同时做好排污许可年检监测、污染源比对监测等相关环境监测工作,切实有效管控公司环保污染治理效果。
昆明农药有限公司自建成投运以来,严格落实公司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强化环境安全管理,进一步健全环境风险防控措施,提高环境风险防范水平,实现生产与环境保护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公司认真做好污染防治工作,严格落实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杜绝污染事故的发生。2017年12月根据国家农药行业排污许可实施指南要求,公司以独立的法人主体申报办理了排污许可证。
昆明农药有限公司在生产经营和发展过程中,未发生违法行为。公司持之以恒的做好环境管理和治理工作,认真遵守国家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标准,虚心听取多方面意见,严格坚持科学发展观,合理利用资源,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做到了节能、降耗、减污、增效。
环境风险是指突发性事故对环境(或健康)的危害程度,用风险值R表征,其定义为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C的乘积,用R表示,即:R[危害/单位时间]=P[事故/单位时间]×C[危害/事故]。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是对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
3.1.2 风险类型及后果
风险类型: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放散起因,分为火灾、爆炸和泄漏三种类型。
火灾、爆炸产生的破坏和危害主要是热辐射、冲击波和抛射物造成的结果,事故后果主要是对人员造成伤亡、对厂区内的生产装置和建(构)筑物造成破坏。
物料泄漏通常不会对厂区内建(构)筑物造成破坏,对人员伤亡的影响较小;但物料的的大量泄漏对厂区外环境的影响较大,造成的生态影响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污染物的清理较困难。
本项目涉及的风险物质为甲醇、苯、二甲苯、敌敌畏。
本工程的危险设施及其风险类型见表3-1。
序号 |
产生设施 |
风险类型 |
1. |
乳剂原料储存 |
有机废气、泄露、火灾 |
2. |
各生产车间原料、设备、管道 |
泄露、火灾 |
3. |
废气处理设施 |
泄漏 |
4. |
污水处理设备 |
泄漏 |
5. |
火灾、泄漏 |
|
6. |
原料场、成品库中原药、溶剂、助剂、包装材料等 |
泄漏、火灾 |
(3)风险识别结果
表3.1-2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一览表
名称 |
存储量(t) |
临界量(t) |
风险类型 |
是否为环境风险物质 |
|
1 |
甲醇 |
5 |
10 |
火灾、泄漏 |
是 |
2 |
苯 |
10 |
10 |
火灾、泄露 |
是 |
3 |
二甲苯 |
5 |
10 |
火灾、泄漏 |
是 |
4 |
敌敌畏 |
30 |
2.5 |
火灾、泄漏 |
是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18),环境风险是指突然性事故对环境(或健康)的危害程度,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是指对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和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然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
昆明农药有限公司按照生产系统生产运行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原材料及辅助材料以及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污染物等的危险性分别进行识别,并按《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18)附录A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方法》(HJ941-2018)对生产系统所涉及的有毒物质、易燃物质和爆炸物质进行综合评价,筛选环境风险评价因子。
A、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根据HJ/T 169-201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长期或临时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为重大危险源。
另外根据GB18218-20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即为单元。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危险化学品规定的临界量,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根据处理危险化学品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①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②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下面公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q1/Q1 + q2/Q2 „„ + qn/Qn ≥ 1 式中:
如果该单元的多种并存危险物质满足上式,则也属重大危险源。
根据GB18218-20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规定,该项目中的敌敌畏原药、氧乐果原药、敌敌畏乳油、甲醇、苯、二甲苯均为可能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物质,均属GB18218-20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表1、表2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
(3)物质危险性识别
本项目重大危险源临界量及辨识结果见表3.2-10。
序号 |
装置(场所)名称 |
危险化学品品种 |
储存量(t) |
临界量(t) |
计算过程 |
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 |
备注 |
乳剂车间(含成品储存区) |
敌敌畏原药 |
30 |
500 |
30/500+10/500+ 50/500=0.18<1 |
否 |
生产单元 |
|
氧乐果原药 |
10 |
500 |
|||||
77.5%敌敌畏乳油 |
50 |
500 |
|||||
2 |
原料储存区(桶装有机溶剂) |
甲醇 |
5 |
500 |
5/500+10/50+ 5/5000=0.211<1 |
否 |
储存单元 |
苯 |
10 |
50 |
|||||
二甲苯 |
5 |
5000 |
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公司危险化学品生产及储存区均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3.3风险源潜在危险性识别
通过危险源辨识及危险物质种类识别,得出公司所涉及的环境风险类型为有毒、有害物质的泄漏;易燃、易爆物质的泄漏以及由此引发的火灾、爆炸、环境污染事故;火灾事故后、消防废水排放风险;危险物品运输交通风险。
3.2.1废气非正常排放而引发环境污染的潜在危险性识别
公司农药制剂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含挥发性有机物、颗粒物等污染物的废气,当废气处理系统因操作失误、设备失修、腐蚀、工艺失控、停电、设备被破坏等原因,导致废气处理系统运行异常,排出的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颗粒物含量可能超标,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使农作物减产,对建筑物也有腐蚀性,也会对周边人群身体健康构成威胁。
3.2.2危险化学品泄漏污染事件潜在危险性识别
公司农药制剂生产装置在生产过程中,如物料输送管道或者存储设施发生泄露,则原料会泄露至大气当中,造成人员中毒;出现大规模泄露时,遇到火源则会引起爆炸等事故发生,在处理泄露事故过程中,会产生洗消废水,如未做好妥善收集处理,则会污水环境水体,影响水生生物生长。
3.2.3危险废物因管理、处置不善而引发环境污染的潜在危险性识别
危险废物如发生泄露,且对泄露物未及时收集,泄漏会污染土壤及地表水环境,若防渗措施不规范,还会污染地下水环境。若遇明火,会发生火灾,产生的浓烟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威胁周边群众的人生安全。事故冷却后的初期雨水,若不妥善处理,会对周边水环境造成污染,影响水生生物生长。
3.2.3污水处理设备异常导致的环境事故潜在危险性识别
因污水处理站操作失误、设备失修、腐蚀、工艺失控、设备被破坏等,会造成出水水质不达标。污水中有机物含量较高,对公司环境及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3.2.4乳剂原料储存区、成品库火灾而引发环境污染的潜在危险性识别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储存区内的苯、二甲苯、甲醇属于易燃物质,都极易燃烧,所以,乳剂原料储存区、成品库的火灾危险性很大。一旦发生火灾产生的浓烟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同时,救灾过程中消防废水收集、处理不当易造成次生环境污染。
3.4.1废气非正常排放而引发环境污染的防范措施
(1)、所有员工应具备必要的安全环保生产意识,严格执行废气处理操作规程,避免因操作失误造成的废气非正常排放事故。
(2)、废气处理的主要设备需进行日检,并定期维护,保障其处于最佳运营状态,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对废气的监管及监督。
(3)、设备出现故障时,应立即停用该设备,同时安排检修人员进行抢修,检修完成后方可投入使用。
(4)、定期联系第三方具备监测资质的单位进行手动监测,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可靠,并及时将处置情况汇报至上级行政主管部门。
3.4.2危险化学品泄漏污染事件防范措施
公司在乳剂原料储存区设置有泄漏收集池,收集池的有效容积为34.8m3,满足规范要求;乳剂原料储存区地面均为混凝土浇灌,有水沟与废水收集池相连,废水收集池容积为400m3,满足泄漏发生后废水处理需求。
为防止泄漏后火灾的发生,在乳剂原料储存区设置有室外消火栓、干粉灭火器等消防设施。
3.4.3危险废物因管理、处置不善而引发环境污染的防范措施
(1)、设置符合规范要求的危险废物暂存间,设明显危废标志,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及时入库按危险废物管理办法进行存储。
(2)、危险固体废物按《危险废物储存污染物控制标准》的规定储存、装车、专人管理、交接,储存场所采取隔离设施和采取防风、防雨、防晒、防漏、防渗措施,保证安全。
(3)、危险废物在运输前,按《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及其有关规定办理转移手续。各类危险废物采用专用密封厢式车运输。
(4)、禁止向环境倾倒、堆置危险废物。
3.4.4污水处理设备异常导致的环境事故防范措施
(1)、所有员工应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意识,严格执行污水处理站操作规程,避免因操作失误造成的废水外排事故。
(2)、污水处理厂的主要设备需进行日检,并定期维护,保障其处于最佳运营状态,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对生产废水的监管及监督,完善相应的预防、预警报警装置。
(3)、各废水处理设施管理人员每班对污水管、污水池及设备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过程中出现事故、污水处理站失效或处理的废水不达标突发环境事故时,必须立即停止生产,同时对造成本次发生突发环境事故的设备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抢修和处理。
3.4.5乳剂原料储存区、成品库火灾而引发环境污染的防范措施.
火灾、爆炸事故主要源于苯、二甲苯这两种易燃、易爆物质在发生泄漏的情况下,遇到火源所引起的火灾爆炸。
所用苯、二甲苯两种易燃、易爆物质均采用铁桶盛装,并分类存放于乳剂原料储存区,设置了严密的防火及消防设施,且上述两种物质的存放量均不大。
因此,只要在生产、使用、贮存过程中,加强对苯、二甲苯这几种易燃、易爆物质的管理,定期检查盛装物质的容器的安全情况,发现可疑隐患及时处理,则发生泄漏引发火灾的概率较小,且基本不会发生大规模的火灾。
此外,只要苯、二甲苯等危险化学品仓库的消防措施得到严密落实,切断潜在的火源,则即使在上述两种物质泄漏的情况下,也不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公司厂址位于富民县罗免镇高仓村,除西面100米处有一砖厂,南面与云南永松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相邻,南面300米处为昆明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外,厂址周围无其它工矿企业及居民点分布,厂址周围距居民区较远,无人群集中区,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火灾、爆炸事故的伤害程度。
因此,一般情况下的火灾、爆炸事故将不会造成大的人员伤亡,但对区域环境有一定程度的危害,火灾、爆炸事故的风险水平在可以接受的范围程度之内。
在发生事故时,为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控制事故的扩大,使救援工作能够系统、有效、协调指挥,公司成立以总经理为总指挥,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安全环保部经理为副总指挥,安全、环保、生产、技术、设备、保卫、车队、行政、供应、机修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指挥部,指挥部设在安全环保部办公室、协调指挥全公司的统一行动,从上到下成立严密的组织指挥体系,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在事故发生时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救援工作。日常工作由公司安全环保部负责,生产科、办公室等单位协助。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体系组织机构图详见图4.1。
图5.1-1 应急救援体系组织机构图
总 指 挥:公司总经理
副总指挥: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安全环保部经理
成 员:成员由公司各部门、车间主要负责人组成。
应急指挥部设在安全环保部,日常工作由安全环保部负责。下设3个应急救援队。在公司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同时,生产车间也成立应急自救组,立足于自救互救的原则,由车间负责人指挥,各当班班组协助进行。
指挥部成员名单见附件。
1)应急指挥部是公司应急响应和危机处理的最高管理机构,负责贯彻落实国家、当地政府有关事故应急法规和规定,负责健全和完善本企业事故应急管理机制,负责辨识企业的危险源和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负责指挥企业应急响应及管理工作;
2)应急指挥部应由企业法人担任总指挥,是紧急事故响应行动的最高指挥者和决策人;
3)应急指挥部负责确定应急响应的级别,宣布企业进入或解除应急状态,并根据现场情况向政府部门和本企业汇报;
4)应急指挥部根据现场情况及上级指示,负责组织、落实现场应急响应;
5)应急指挥部负责决定对外信息发布和媒体沟通事宜,负责审查对外发布应急信息的新闻报审稿,指定授权信息发布人;
6)事故响应期间,应急指挥部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应急组织人员和构成;
7)应急指挥部负责应急响应和危机处理应急资金和物资的筹集和使用。
1)贯彻执行国家、当地政府、上级有关部门关于环境安全的方针、政策及规定;组织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2)组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队伍;
3)负责掌握意外灾害状况,根据灾情的发展,确定现场指挥人员,推动应急机构工作的发挥;
4)视灾害状况和可能演化的趋势,判定是否需要外部救援或资源,接受上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指令和调动,协助事件的处理;
5)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6)配合有关部门对环境进行修复、事件调查、经验教训总结;
7)负责组织应急预案评审、审批与更新。
1)协助总指挥工作。
2)组织制定现场救援措施,报总指挥批准,为控制事态发展,具有紧急处置权。
应急指挥部下设应急办公室。
1)应急管理办公室是事故总体协调的应急管理机构,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并监督落实应急指挥部布置的工作;
2)负责制订企业应急计划,审核各部门应急计划,核实应急资源准备的充足性;
3)负责组织企业级应急培训;
4)负责组织企业级的应急演练和指导各部门的应急演练;
5)当事故发生时,负责对事故发展态势进行初步判断,并向应急指挥部提出进入应急状态和关闭应急状态的提议;
6)根据应急指挥部指示,统一协调各工作小组的应急响应工作,建立各工作组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
7)获取并整理现场实况信息,向应急领导小组汇报;
8)向各应急组织传达应急指挥部的指令和决定;
9)根据授权负责向公司报告紧急事故信息;
10)协调、指导各部门的应急响应工作;
11)发生应急时,负责救援期间与外部救援机构(如公安、消防等)的联络;
12)组织应急预案执行情况评估,应急状态结束后组织编写总结报告。
(1) 环境保护组
定期监控环境风险源,应急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事件发生时及时到达现场,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分析,明确事件危害性及危害程度,及时报告办公室,提出污染处置方案,确定事件污染范围,对事件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制定修复方案并组织实施,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做好环境监测工作。
(2) 应急抢险组
实施抢现场受伤受困人员脱离危险现场。组织实施事件现场消防,抢险救灾方案,负责现场应急处置人员防护用品的供应,发放。配合消防大队对现场污染物的洗消,合理利用消防用水及冲洗水。
负责组织事件现场的物料切断、转移,生产设施的运行调整,调度消防水、新鲜水的供应和合理使用,调度其他辅助装置,组织救援队伍实施封堵截流,调控调度物料回收,污水处理储存,组织事后生产恢复。
(3) 伤员救护组
负责在现场附近的安全区域内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点,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处置,并运送重伤人员至医院进一步治疗,安排车辆,确定救护定点医院,统计伤亡人员情况。根据伤害和中毒的特点,实施抢救预案。
负责员工和周边居民的情绪疏导稳定工作,按照指挥部指令联系地方,做好疏散和善后安抚工作。
负责调配公司内外应急救援物资,保证救援物资供应,负责组织应急处置所需物资的供应,负责人员疏散和现场警戒,对人员撤离区域进行治安管理。维护现场及周围地区的治安秩序。
负责协调调配应急人员,交通,生活物资等后勤保障保证,保证事件现场通讯畅通,负责事件现场记录,录像,拍照。
应急处置小组成员组成人员名单见附件4
我公司按照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识别出的环境风险源有:
风险源类别 |
|
风险物质 |
|
风险设施 |
乳剂原料储存、各生产车间原料、设备、管道、废气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备、危险废物暂存间、原料场、成品库中原药、溶剂、助剂、包装材料等 |
为防范环境突发事件的发生,我公司范围内建立了必要的环境监控设施,并确保在异常情况下该系统能及时发生警示。针对我厂存在的突发环境风险事件类型,采取以下监控方法和预防措施:
针对本公司内存在的危险源,对危险源进行监控,并根据危险程度不同,执行分级控制管理,制定相应措施,对危险源进行控制,并及时向上级和安全部门反馈。
(1)建立风险源管理制度,建立风险源台账、档案、风险源监测、定岗,落实监控措施;
(2)强化环保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生产区加强风险源排查、进行周边环境的巡视和观测;
(3)对厂区水源、排放污水进行监控,加强生产车间的运行监控;
(4)每月召开管理工作计划会议,小结上月管理等工作,布置落实当月管理等工作。
(5)加强厂区生产车间及原料、成品仓库、危废暂存间监控、管理。
按照突发性环境事件可能出现的危害、范围、发展趋势预测分析以及环境事件认定标准,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接到可能导致环境突发事故、灾害的信息后,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
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可能事故信息后,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方案,并通知企业各有关部门、单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发生;当应急救援指挥部认为事故较大,有可能超出公司处置能力时,及时向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富民分局等上级生态环境部门报告,及时研究应对方案,采取预警行动。
预警方式主要通过固定电话和手机迅速进行,事故发生后通过电话或通讯工具报告政府部门,同时用电话或通讯工具通知整个公司人员及周边的群众和企业撤离,在政府部门救援人员到达后,总指挥将指挥权移交政府部门,协助政府部门开展救援活动。
根据事故控制情况,预警的解除通过应急指挥部以书面形式予以公告。
(2)发布预警公告:事故发生后按照总指挥的命令通过电话、响铃、报警装置通知整个公司人员以及周围的人员;
(3)各救援小组负责人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待政府救援力量到来时,配合政府部门开展救援工作,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4)针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我企业受污染的区域,并设置危险警示牌,终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5)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做好应急保障工作。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必须依靠通讯设备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利用通讯工具联系公司应急指挥部(电话:0871-68830879);按事故等级判断是否联系政府部门请求支援,在政府救援人员未到时,站内组织先期处置工作,并及时查看事件详情,准备随时汇报。
公司应急救援人员之间采用电话(内部电话及手机)线路进行联系,应急指挥部成员电话必须24小时开机,禁止随意更换电话号码。如果电话号码发生变更,必须在变更之日起48小时内向企业办公室报告。
外部通讯主要通过应急指挥办公室与外部救援单位及政府有关部门的电话联系。外部通讯方式见附件五
= 1 \* GB2 \* MERGEFORMAT ⑴预警发布程序
二级响应报警:厂区发生环境污染事故,但污染物可控不出厂界范围,如泄漏物超过警戒量但未出厂,或者发生一般性火灾或爆炸事故,则立即发出二级警报。如发生该类报警,由企业内的应急指挥部通过现场报警系统向周边单位发送警报消息,及时向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富民分局报告,请求和指导周边企业启动应急程序。同时,厂区应紧急启动应急程序,组织人员撤离或疏散到指定安全区域待命,启动企业应急救援工作,展开先期救援抢险,为减少事故损失赢得时间。
一级响应报警:发生对厂界外有重大影响的事故,如燃烧、爆炸以及发生重大泄漏事件,除厂区内启动紧急程序外,应立即向邻近企业和富民县公安、消防、环保及应急管理部门报告,申请救援并要求周围企业启动应急计划。
完善并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加强岗位环保知识和安全知识的培训,落实岗位责任制,提高职工的环保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1)事先将场内环境危险源告知场内工作人员,并安排相关岗位管理工作人员;
(2)建立预防、监测、检验、报警系统:
(3)在安全、环保管理方面形成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如岗位责任制、交接班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各个生产环节的操作规程;
(4)加强对安全、环保的管理,成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等机构,配备有专职安全环保管理人员,具体负责企业日常的安全环保管理、检查和技术措施的落实;
(5)加强场内各风险源的日常巡视工作,并形成报告制度,定时向办公室汇报巡视结果并做好记录工作。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事发现场人员或值班人员立即向本部门领导报告,同时报告公司应急办公室或直接报告应急指挥部。
应急办公室对污染事故的性质和类别作出初步认定,达到II级预警时,公司应急指挥部在接到报告后启动本应急预案,根据事件现场情况调用抢险维修组、伤员救护组、警戒疏散组等应急人员。对于污染物泄漏等事故伴随产生的污染事件,发布预警,动员应急人员到岗,并提醒无关人员采取防护行动,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或进入安全避难点。
1)公司应急办公室对污染事故的性质和类别作出初步认定,达到II级预警时,应急指挥部在接到报告后启动本应急预案;
2)接警人员应向报警人询问并确认如下事项:
a、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
b、人员伤亡及撤离情况;
c、事件概况和初步处理情况;
d、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3)事故发生的单位、班组,对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故,应根据事故预案及时应对事故情况采取积极措施,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扩大。要根据本程序要求尽可能快地进行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工作,并确保工作有效。
a)事件或事故的最新发展;
b)最新人员伤亡信息及财产损失概况;
c)事件发生的初步原因;
d)事件概况和最坏影响;
e)现场初步处理情况;
f)事件对周边社会人员及环境影响情况,是否波及社会人群或造成社会人员生命财产的威胁和影响。
图6.1 信息报告程序图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公司应急办公室对污染事故的性质和类别作出初步认定,并把初步认定情况及时上报,不得瞒报、慌报或者故意拖延不报。
当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已经发生,达到II级预警时,值班人员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报告,决定启动本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在1小时内,由公司应急指挥办公室同时上报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富民分局,并逐级上报。并在2小时内,由公司应急指挥办公室向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富民分局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当情况发生特殊变化或有重要信息时应随时上报。当达到I级预警时,事件发生地区的县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在4小时内向上一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判断是否要启动政府应急预案。
当发生环境污染事件可能对周边居民造成危险,在积极有序组织抢险救援的同时,应急指挥部及时将基本情况、事件级别等报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富民分局,请求支援。
利用电话、手机等通讯工具将事故信息在全公司进行通报,动员全公司人员参与应急救援工作或立即疏散。
若环境污染事件严重,需要疏散企业附近的人员、车辆时,总指挥应向公司附近的单位或居民发布事件情况公告,同时上报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富民分局并请求支援执行疏散计划。
6.3.1电话通报及联系词内容
内部报告时要求通报报警人姓名与联系电话,把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情形表述清楚,使用普通话汇报。
图6.3-1信息通报程序
= 1 \* GB2 \* MERGEFORMAT ⑴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在24小时内,填写事故紧急报告,内容包括:
①发生事故的单位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排放污染物类型、数量及潜在危害程度;
②事故单位的经济类型、生产规模;
③事故的简要经过、遇险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④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⑤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并附示意图;
⑥需要有关部门单位协助事件抢险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⑦事件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 2 \* GB2 \* MERGEFORMAT ⑵突发危险事故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
初报为从发生事件后1小时内上报,为了保证上报的时限,尽量采用电话、电报、传真等现代化通讯手段,必要时要派人直接报告。
续报是在初报的基础上,可通过网络或书面的形式报告相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在时间发生后2小时内上报。
处理结果报告采取书面报告,是在事件处理完毕后在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和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
处理结果可以规定在应急行动结束后的4小时内报告。
公司造成污染事故时,及时通报富民县花山街道办所属湖滨社区、兴源社区、等环境保护目标可能受到污染的单位和居民。
通报可能受影响的区域,当污染事故超出企业自身应急处置能力或可能对周围的环境构成危险,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
公司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发展状况及现场应急处置情况,发现事故可能影响到周边居民的,由应急小组成员与周边居委会成员取得紧急联系,通报当前污染事故的状况,通知群众做好应急疏散准备,听候应急指挥部的指令,并强调在撤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积极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与互救。
按照突发环境事件的可控程度和严重性、发展态势,将公司内部应急响应设定为可控事件、不可控事件二个等级。
初判发生对环境、人身安全影响较小,依靠本企业应急救援力量能够处理的事件,能及时处理和清除的,启动可控事件应急响应,由企业应急救援队伍负责应对工作;
初判发生对环境、人身安全影响较大,严重危害、威胁或可能严重危害、威胁着公司及周围人员安全,须调动企业以外的各方面资源和力量进行处置和控制的紧急事件,启动不可控事件应急响应,由公司应急总指挥报请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富民分局和相关管理部门负责应对工作,企业配合应急救援。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在易造成重大影响的区域或重要时段时,可适当提高响应级别。应急响应启动后,可视事件损失情况及其发展趋势调整响应级别,避免响应不足或响应过度。
公司总指挥接到汇报后,迅速作出判断,确定警报和响应级别。公司应急响应程序如图7.2-1。
7.2-1企业应急响应程序图
事故发生后,第一事故发现人立即向应急总指挥或应急救援办公室报告。厂区应急救援办公室应立即下达全厂停止生产的通知。同时,厂区应急救援办公室总指挥或其他负责人应立即将事故情况上报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富民分局;并启动应急预案,启用事故应急池和备用处理设施,开展救援工作。
由应急总指挥或授权指挥人员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分析判断事件状态,事故发展与扩大的可能性,确定应该立即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紧急会议期间,后勤保障组准备好交通车辆;各应急小组按各自的职责分工迅速开展工作。公司I级应急响应程序如图7.2.1-1所示。
图7.2-2 公司I级应急响应程序
外部救援力量 |
信息上报 |
应急救援办公室 |
召开紧急会议 |
开展先期处置 |
上报生态环境局 |
同外部救援力量 共同开展救援 |
依据情况下停产通知 |
事故发现人员 |
事故发生后,第一事故发现人立即向应急救援办公室或应急总指挥报警,接到报警后,应急总指挥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各应急小组组织实施应急救援。
如果事件得不到控制与处理,由应急总指挥决定是否进入Ⅰ级应急响应。当事件有新的发展以及事件失控或事件升级时,立即报告应急救援办公室。Ⅱ级响应程序如图7.2.2-1所示。
图7.2.2-1公司Ⅱ级应急响应程序图
事件扩大 |
信息上报 |
应急救援办公室 |
召开紧急会议 |
进入= 2 \* ROMANII级响应 |
依情况下停产通知 |
决定是否进入 = 1 \* ROMANI级响应 |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企业要立即采取措施,果断控制或切断污染源,全力控制事件态势,严防二次污染和次生、衍生事件发生。必要时迅速组织各应急队伍实施现场救援,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根据环境事件程度决定是否上报,如达到一级突发事件程度,必须迅速报告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富民分局,配合环境应急监测分队实施监测、对相关信息汇总,进一步加强先期处置措施。在采取上述措施时,如有必要立即向毗邻单位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发请求支援信息。
(1)发生环境突发事故或其他重大灾害时,第一事故发现人应立即向应急总指挥报警,并说明事故地点、事故类型等事故概况。
(2)报警后,公司应急总指挥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应急救援办公室组织各小组所有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应急小组成员以及其他员工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往事故现场。
(3)如果事故发生在夜间或节假日,值班人员接到报警,并了解清楚事故详情后,立即向应急小组所有成员通知事故情况,根据事故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要求所有成员赶到事故现场。
(4)在公司应急救援办公室领导到来之前,事故现场由在场的最高领导指挥救援;当上一级应急指挥赶到现场时,及时汇报情况并移交指挥权。
仔细观察判断烟尘,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排放是否超标(不定期检测结果也可判断颗粒物是否超标),如果因操作失误、停电、设备失修、工艺失控等造成烟尘、粉尘非正常排放,导致环境污染时:
a.立即停止投料;
b.操作人员立即上报事故性质及排污情况;发生部门查明原因,查找气体非正常排放部位;检查除尘系统单元是否有破损,组成抢修小组,制定并实施抢修方案。
c.查明能否控制局面,若自行不能控制,则迅速向上级报告;
d.当污染环境得到控制后,制定防范措施,尽快恢复生产;
e.涉及设备损坏的情况,操作人员保护好现场,等待调查;
f.如属于Ⅰ、Ⅱ级事件的,环境保护组应在事故处置过程中配合上级监测部门进行应急监测,待监测结果达标后方能恢复设备运行。
发生苯、二甲苯、甲苯、甲醇的泄漏事故时,立即按岗位操作法、紧急情况处理方法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严格限制出入,并向应急指挥部报警,报警人员应简要说明事故地点、泄漏介质的性质和程度、有否人员受伤、中毒等情况。若发生人员受伤、中毒事件,应立即转移至医院。
应急指挥部接到报警后,要正确分析判断,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案,控制事故扩大,并根据事故性质通知相关救援小组到现场进行救援。接到通知后,各小组应迅速赶赴现场开展施救工作,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堵漏。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事故状态下泄漏出的物料及清洗废水必须收集并进入反应池。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并根据当时风向,组织下风方向人员撤离有毒、有害介质可能污染的区域至安全地带。在泄漏介质可能对社会环境造成影响时,由应急指挥部向上级政府通报事故情况,取得支持和配合。
事故发生后要注意保护现场,由应急指挥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事故调查,分析原因,在24小时内填写“紧急情况处理报告书”,向总指挥报告,必要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当发生危险废物流失、泄漏、扩散等意外事故时,发现者应保护现场,并向应急救援办公室报告,报告人员应简要说明事故地点、泄漏介质的性质和程度、有否人员受伤等情况。应急救援办公室接到报告后,要正确分析判断,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案,控制事故扩大,并根据事故性质通知相关应急救援小组负责人到现场进行救援。事故发生部门应立即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应急指挥人员及时组织开展应急处置,立即按岗位操作法、紧急情况处理方法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严格限制出入。按照以下要求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1)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危险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2)组织有关人员对发生危险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处理;
(3)处理被危险废物污染的区域时,应当尽可能减少对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
(4)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漏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理,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5)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进行工作。处理工作结束后,应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发生。
(6)在泄漏介质可能对社会环境造成影响时,由应急救援办公室向地方政府通报事故情况,取得支持和配合。
(7)事故发生后要注意保护现场,由应急救援办公室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事故调查,分析原因,在24小时内填写“紧急情况处理报告书”,向总指挥报告,必要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值班人员巡视时要实地察看进、出水情况,若发现进水中有明显的颜色、悬浮物、气味、泡沫、含有大量泥沙等对生化系统和设备造成破坏等异常现象,均应视为进水异常。当进水气味异常时现场人员应处在上风方向观察。
发现进水异常时首先应报告科室负责人并及时采集水样(水样量应大于300毫升,根据情况可取多个水样)并拍照取证,科室负责人应迅速到达现场观察辨别进水异常的情况及原因,并作出判断,果断决定是否需减进水量或停止进水,同时报告厂领导。如进水异常程度严重时,应立即停止进水,并报告上级。如进水异常情况较轻时,须在现场认真观察,监护进水以视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观察时可酌情减少进水量)。采集的异常进水样品,立即送相关部门检测。发现进水水质超出设计标准时应减少进水量并立即向领导汇报。根据指挥对进水水质,工艺运行参数,出水水质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化验数据对相关工艺流程进行及时调整。
当班人员查明超标原因后按照以下几方面应对:
①发现进水水质超出设计标准:
a、减少进水量并立即向领导汇报。
b、立即对进水水质,工艺运行参数,出水水质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化验数据对相关工艺流程进行及时调整,尽可能的多处理污水。
②进水水量远超过设计最高负荷时:
a、根据天气预报,预先对各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完好,组织力量对厂区雨水管线进行疏通,确保畅通。
b、确保至少有一台水泵运行,必要时运行两台水泵。
c、各岗位将门窗关紧,防止雨水流入,影响设备运行。
d、外出巡视,必须两人一组,注意防滑。
e、变电值班人员及时检查配电室电缆沟是否积水,注意抽排。
f、厂抢修队员,车辆做到随叫随到,严阵以待,以处置突发事故的发生。
(2)停电
正常因供电局通知的停电
a、根据停电时间和停电回路进行备用回路的倒闸操作。
b、如长时间双回停电,应及时上报情况,或待查明停电原因后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并请供电部门配合及时送电。
c、手动关闭设备防止电网波动损坏设备和仪表。来电后,按操作规程及时开启设备,恢复运行。
了解熟悉各类易燃品的特性,采取通风等手段,控制高温物体着火源、电气着火源、化学着火源等;对易燃品的储运进行监控并控制装卸作业,使其规范化和程序化。
发现火灾人员立即向部门领导和应急指挥中心报告;报告时讲明火灾地点、着火物品、火势大小、着火部位、物质及周围的情况。根据火势大小和设备、管道的损坏程度,部门领导或值班领导应迅速果断做出是否需要全部或局部工段停工的决定。发生火灾后,除采取准确的工艺措施灭火外,还应利用本单位内的消防设施及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若火势一时难以扑灭,则要采取防止火势蔓延的措施,保护要害部位,转移危险物质。在专业消防人员到达火场时,部门领导应主动向消防指挥人员介绍情况,说明着火部位、物料情况、设备及工艺状态,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工作人员应迅速查清着火部位、着火物质及其来源,及时准确地关闭阀门,切断物料来源及各种加热源;关闭相关的设备电源,将周围易燃易爆物品转移或隔离;开启冷却水等,进行冷却或有效隔离;关闭机械通风装置,防止风助火势或沿通风管道蔓延。
部门领导或值班领导根据着火物质特性,优先组织岗位人员用灭火器、消防栓组织灭火。在救火前应先确认厂区内的污水排口是否关闭,防止消防水外流。电气火灾可以在断电后用水扑救。
现场应急抢险组:立即赶赴现场进行灭火作业,如无法在短时间内扑灭火灾,则尽量控制火势,等待上级消防力量支援;如火势无法控制,则立即带领现场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将可燃物、易燃物等搬至安全区域,防止发生爆炸造成重大次生灾难。
上级消防力量到场后,由上级消防力量指挥火灾扑救,公司消防人员协同扑救。检查封堵防火堤的泄漏孔洞,用砂土封堵,防止污水与受污染消防水外溢。将消洗水引至事故池暂存并逐步处理;遇有物料泄漏时,视不同物料性质,用沙土围堵或引至安全场所和容器。
伤员救护组:根据火势大小、严重程度,决定疏散现场人员到安全区;就近人员立即抢救或搜寻可能的受伤、被困人员。抢险人员应注意作好自身防护,需要时佩戴呼吸防护器具;对接近火场的抢险人员应穿着防火隔热服,注意用喷雾水进行掩护。
火灾扑灭后,仍要派人监护现场,防止复燃。如属于Ⅰ、Ⅱ级事件的,企业应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协助上级安全、消防部门调查原因,查明责任,未经上级部门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
环境保护组配合上级环境监测部门对消防水水质进行监测,监测达标的方可排放,监测不达标的应处理达标后排放,或收集后委托有处理能力的单位处理达标排放。
现场受伤人员(如有)处置:
①如人员如吸入烟尘发生不良反应或昏迷,应急小组急救人员需先自身穿戴好防护用品后将受影响人员转移到通风处,如必要的话进行人工呼吸救助,然后立即送医。
②如人员被火焰高温烫伤,需使用现场急救箱内的烫伤膏对伤口进行紧急处理,然后立即送医。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指导、协调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对工作。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指挥部根据污染事件的情况通知有关部门及其应急机构、救援队伍和事故所在地人民政府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各应急机构接到污染事件信息通报后,立即派出有关人员和队伍赶赴事发现场,在现场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下,按照各自的预案和处置规程,相互协同,密切配合,共同实施环境污染应急和紧急处置行动。
应急状态时,指挥部迅速对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和建议,供应急指挥部决策参考。根据事件进展情况和形势动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对事故的危害范围、发展趋势作出科学预测,为应急领导机构的决策和指挥提供科学依据;参与污染程度、危害范围、事件等级的判定,对污染区域的隔离与解禁、人员撤离与返回等重大防护措施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指导各应急分队进行应急处理与处置;指导应急工作的评价,进行事件的中长期环境影响评估。
发生事件的有关部门要及时、主动向应急指挥部提供应急救援有关的基础资料。
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协调的主要内容包括:
(1)提出现场应急行动原则要求;
(2)派出有关专家和人员参与现场应急指挥工作;
(3)协调各级、各专业应急力量实施应急支援行动;
(4)协调受威胁的周边地区危险源的监控工作;
(5)协调建立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确定重点防护区域;
(6)根据现场监测结果,确定被转移、疏散群众返回时间;
(7)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应急行动的进展情况。
(1)疏散运输工具。本企业人员疏散可利用公务车辆、私人车辆。疏散过程中应关闭车窗,切勿启动对外通风系统,且尽可能载乘他人远离事故区。
(2)疏散路线与集合地点现场人员疏散:为使厂区内员工们皆能从容撤离事故区,且值班主管能随时了解员工状况,采取必要应急措施,已规划厂区内部疏散路线,员工们可依指示迅速撤离。治安队应根据当时风向、事故地和紧急疏散图,判断疏散路线指示员工依此路线疏散至集合地点大门口,等候值班主管清点人数并迅速疏散。原则上往上风处疏散,若泄漏源为上风处时,宜向与风向垂直之方向疏散(以宽度疏散)。
附近村民:事故发生后,迅速报告附近村落的村委会,告知事故具体情况、疏散地点、疏散要求。请求其协助公司将村民疏散至安全的区域,同时委托村委会清点人数。周边单位:事故发生后,迅速通知周边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告知事故具体情况、疏散要求。请求其协助做好人数清点,将人员疏散到安全的区域。
= 1 \* GB2 \* MERGEFORMAT ⑴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现场处置人员须根据事件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事件发生场所程序。根据本企业潜在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及特殊的污染事故,特别注意以下事故发生时的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泄漏事故:有毒气体泄漏时,应急人员进入应急事故现场时,需佩戴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头盔。高温蒸汽泄漏时,应急人员应穿隔热服,并戴防护手套和防护面罩。
火灾、爆炸事故:应急人员要佩戴消防头盔及灭火防护服。
= 2 \* GB2 \* MERGEFORMAT ⑵受灾群众的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根据突发性事件的性质、特点,告知群众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确定群众疏散的方式、疏散路线,由警戒组负责组织群众安全疏散撤离。
应急监测工作的具体方案要根据事故发生的地点、事故等级、当时的天气状况以及周边环境敏感点的分布等情况进行确定,若发生II级或以上突发环境事件时,应立即上报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富民分局,并根据情况请求富民县环境监测站进行现场应急监测。
依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9-2010)的相关规定对突发事故现场进行布点监测。
= 1 \* GB2 \* MERGEFORMAT ⑴大气污染监测布点
根据气象特征、保护目标、地形特征等进行大气监测布点。对大气的监测应以事故地点为中心,在下风向按一定间隔的扇形或圆形布点,并根据污染物的特性在不同高度采样,同时在事故点的上风向适当位置布设对照点;在可能受污染影响的居民住宅区或人群活动区等敏感点必须设置采样点,采样过程中应注意风向变化,及时调整采样点位置。
监测因子: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苯、二甲苯、甲醇;并根据事故引发物质及现场相关专业人员建议酌情增减监测项目。
监测时间及频率:事故发生后应连续取样,直到恢复正常;取样时间、采样频率、监测分析方法按规范执行(小时浓度监测值每天至少取得02:00、08:00、14:00、20:00的4个小时监测值,日均浓度应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修改清单中对数据的有效性规定。
(2)水污染监测布点
a、对江、河的监测应在事故发生地、事故发生地的下游布设若干点位,同时在事故发生地的上游一定距离布设对照断面。当采样断面水宽小于等于10m时,在主流中心采样;当断面水宽大于10m时,在左、中、右三点采样后混合。
b、地下水监测应以事故发生地为中心,根据本地区地下水流向,采用网格法或辐射法在周围2km内布设监测井采样。同时,根据地下水主要补给水源,在垂直于地下水流的上方向设置对照监测井采样。在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取水处,必须设置采样点。
监测因子:pH、氨氮、COD、悬浮物等;并根据事故引发物质及现场相关专业人员建议酌情增减检测项目。
监测时间及频率:事故发生后连续取样,监测水质变化情况,直到恢复正常。
(3)土壤监测布点
应以事故地点为中心,在事故发生地及周围一定距离内的区域按一定间隔圆形布点采样,并根据污染物的特性在不同深度采样,同时采集未受污染区域的样品作为对照点。必要时,还应采集在事故地附近的作物样品。在相对开阔的污染区域采取垂直深10cm的表层土。一般在10m*10m范围内,采用梅花形布点方法或根据地形采用蛇形布点方法(采样点不少于5个)。
监测因子:砷、汞、铅、镉、铜、锌、六价铬、有机污染物等;并根据事故引发物质及现场相关专业人员建议酌情增减检测项目。
监测时间及频率:应急监测全过程应在事发、事中和事后三个不同阶段予以体现采样频次主要根据现场污染状况决定。
表8.5.1-1应急监测人员及设备
序号 |
监测人员 |
监测设备 |
1 |
姚菊仙 |
有害气体检测仪 |
2 |
姚菊仙 |
有毒气体检测仪 |
3 |
安燕萍 |
色谱分析仪 |
4 |
李文琼 |
Ph分析仪 |
因人员及监测受限,部分监测项目可委托相关有资质的外部监测单位进行监测。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 1 \* GB2 \* MERGEFORMAT ⑴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 2 \* GB2 \* MERGEFORMAT ⑵污染物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 3 \* GB2 \* MERGEFORMAT ⑶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 4 \* GB2 \* MERGEFORMAT ⑷事发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 5 \* GB2 \* MERGEFORMAT ⑸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当险情或事故得以控制,消除环境污染和危害后,应急指挥部确认终止时机,或事件责任单位提出,经环保部门批准,继而由总指挥下达解除应急救援的命令,由总指挥通知周围单位负责人解除警报。
抢险救援行动完成后,进入临时应急恢复阶段,现场指挥部要组织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制定恢复生产、生活计划并组织实施。
(1)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应组织相关部门认真总结、分析、吸取教训,及时进行整改;
(2)组织各专业组对应急计划和实施程序的有效性、应急装备的可行性、应急人员的素质和反应速度等做出评价,并提出对预案的修改意见;
(3)参加应急行动的部门负责组织、指导环境应急队伍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应急终止后,公司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事故调查报告,向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富民分局报告事故发生单位、时间、地点、人员伤亡、环境污染情况、直接经济损失、应急救援情况、原因分析、责任划分、采取的预防措施等相关内容。
(4)需向事件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
若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富民分局成立事故调查小组,公司应向事故调查小组移交事故现场收集的物证和口供,若事故现场不能保存的,应移交相关现场照片和其他相关资料。
(5)事件原因、损失调查与责任认定;
(6)应急过程评价;
(7)事件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应急响应结束后,公司应认真分析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公司负责收集、整理应急救援工作记录、方案、文件等资料,组织专家对应急救援过程和应急救援保障等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并在应急响应结束一个月内,将总结评估报告报送至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富民分局。
(8)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修订;
(9)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终止后,要及时组织开展污染损害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上报富民县环境保护局等有关部门。评估结论作为事件调查处理、损害赔偿、环境修复重建的依据。
事故发生后,现场救援的同时必须做好事故现场保护工作,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尽可能做出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
同时,现场指挥人员应保持镇静,现场救援本着“先控制、后处置、救人第一、减少损失”的原则,果断处理,积极抢救,指导现场人员离开危险区域,维护好现场秩序,组织有序疏散,防止惊慌造成挤伤、踩伤等事故。疏散较为困难时,更应沉着冷静,不可采取莽撞措施。
在现场救援的同时,尽可能保护好生产设备和贵重物品,维护现场秩序,做好事故现场保护工作,上报事故有关材料,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场内部现场保护方法:
= 1 \* GB2 \* MERGEFORMAT ⑴在事故现场周围绕以隔离带或撒白灰等做警示标记,防止非相关人员入内。
= 2 \* GB2 \* MERGEFORMAT ⑵通过现场的道路,必要时可临时中断交通,配专人指挥行人或车辆绕道而行。
= 3 \* GB2 \* MERGEFORMAT ⑶现场重要部位及现场进出口,应当设岗看守或者设置屏障遮挡。
= 4 \* GB2 \* MERGEFORMAT ⑷环境发生改变时(如天气),要对现场上易变的痕迹物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现场洗消工作由应急抢险组负责,应急抢险组人员在穿戴好防护用品的情况下对事故现场及救援车辆进行洗消处理,防止有毒有害或污染物质扩散或被带出现场。
利用喷洒洗消液、抛洒粉状消毒剂等方式消除污染。一般在事故救援现场可采用三种洗消方式。
= 1 \* GB2 \* MERGEFORMAT ⑴源头洗消。在事故发生初期,对事故发生点、设备或存放间进行洗消,将污染源严密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 2 \* GB2 \* MERGEFORMAT ⑵隔离洗消。当污染蔓延时,对下风向暴露的设备、通道喷洒洗消液,抛撒粉状消毒剂,形成保护层,污染降落物流经时即可产生反应,减低甚至消除危害。
= 3 \* GB2 \* MERGEFORMAT ⑶延伸洗消。在控制住污染源后,从事故发生地开始向下风向对污染区逐次推进全面而彻底的洗消。
洗消对象: = 1 \* GB2 \* MERGEFORMAT ⑴轻度中毒的人员; = 2 \* GB2 \* MERGEFORMAT ⑵重度中毒人员在送医院治疗之前; = 3 \* GB2 \* MERGEFORMAT ⑶现场救护人员; = 4 \* GB2 \* MERGEFORMAT ⑷抢救及染毒器具、现场。
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发生事故需要洗消的情形包括氢氧化钠、废机油发生泄漏时需要洗消,其中,废机油泄漏,需使用消防沙进行覆盖。洗消污水不得外排,以免扩大污染范围或造成二次污染,建议排入应急事故池内,经过预处理后排入废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应急终止后,总指挥组织相关人员到现场勘查,对事故点的现场及厂区周围的水源、空气环境、生态环境等进行调查,会同专家制定对受影响的生态环境恢复的措施和方案恢复周边生态环境,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措施,确保在一定期限内恢复生态环境平衡。
对事故后的损失、损害进行善后处理,联系保险单位协商索赔事宜。
善后处置主要内容有:妥善安置、救治伤残人员;组织应急物资供应组对调用物资进行及时清理;清查短缺物资或临时征用物资,根据国家政策予以补偿;协调社会力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后,除按照上级管理部门要求配合进行事故调查外,本企业自身应组成事件调查组进行事件调查。事件调查处理应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客观、公正、准确、及时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措施和事故责任处理意见,做到“四不放过”。( = 1 \* GB3 ①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 2 \* GB3 ②责任人员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 3 \* GB3 ③事故责任人和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 4 \* GB3 ④事故制定的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事件调查和处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公司应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6.2条款要求积极办理各类保险。对环境应急工作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依法办理突发环境污染事件责任险及其他险种。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应及时通报相关承保的保险公司开展理赔工作,保险公司在获悉突发环境事件后,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应及时足额支付参保的工伤保险待遇费用;各相关保险公司应及时定损理赔。在此过程中,公司应允许保险公司对环境事件现场进行勘查,配合保险公司要求,提供相关材料。
应急救援工作完成后,公司负责进行工作总结与评价,并编制总结报告。事故总结于应急终止后2天内完成,并及时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富民分局及相关单位。主要内容包括:
(1)环境事故等级;
(2)环境应急总任务及部分任务完成情况;
(3)是否符合保护公众、保护环境的总要求;
(4)采取的重要防护措施与方法是否得当;
(5)出动环境应急队伍的规模、仪器装备的使用、响应程度是否与任务相适应;
(6)信息的采集、汇总、上报是否正确、及时;
(7)应急过程中好的做法、措施或存在的问题、漏洞;
(8)需要得出的其他结论等。
(9)组织各专业组对应急计划和实施程序的有效性、应急装备的可行性、应急人员的素质和反应速度等作出评价,并提出对预案的修改意见。
工作总结与评价内容需全程详细记录污染事故过程、污染范围、周围环境状况、污染物排放情况、污染途径、危害程度等内容,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及时归纳、整理,最终形成应急总结报告,按照一案一卷要求存档备案。
针对本企业发生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指挥部在公司财务部设立应急救援专用资金,并根据公司每年的产值和生产状况进行合理的匹配,保证可以对应急设备、设施进行及时更新和维保。
为保证应急救援工作及时有效,各专职救援队伍必须针对危险目标性质和需要,将抢险抢修、个体防护、医疗救援、联络通讯、报警设备等器材配备齐全,平时要专人维护,确保其始终处于完好状态,保证能有效使用。
应急物资协助组根据公司经营特性的要求,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配备适用的防护器材,事故状态下的劳保用品,配备一定数量的防感染、中毒等急救药品,配置好适用的消防器材,如足量灭火器、砂土等物资。
应急指挥部建立和完善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应急处置系统和安全科学预警系统。配备有效的有线电话、手机等必要的有线、无线通信器材,确保本预案启动时各应急部门之间的联络畅通。
建立突发性危险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培训一支常备不懈,熟悉事故应急知识,充分掌握各类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置措施的预备应急力量;保证在事故发生后,能迅速参与并完成抢救、排险、消毒、监测等现场处置工作。包括:
= 1 \* GB2 \* MERGEFORMAT ⑴抢修、抢险人员
由本企业的电工、维修人员组成,必要时指挥部可以调动其他单位的维修、电工参与事故单位的抢修、抢险队;
= 2 \* GB2 \* MERGEFORMAT ⑵物资保障人员
由场内后勤保障组负责,担负事故抢险、抢修所需大宗物资的运输及供应任务。
= 3 \* GB2 \* MERGEFORMAT ⑶医疗救护人员
由公司医务室人员组成,要求听从医院现场负责人指挥调配,救护队担负事故中受伤、中毒等人员的护送,初步救护处理、治疗、转院等工作。
建立安全预警系统,组建相关应急指导专家组,加强与专家组成员的联系,确保在启动预警前、事件发生后相关领域专家能迅速到位,为指挥决策提供服务。
= 1 \* GB2 \* MERGEFORMAT ⑴交通运输保障:应急指挥部必须确保应急处置车辆的落实,加强对应急处置车辆的维护和管理,保证紧急情况下车辆的优先调度,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
= 2 \* GB2 \* MERGEFORMAT ⑵医疗保障:应急指挥部加强与医疗救治单位的联系并签定互救协议,建立医疗救治信息库,保证受伤人员得到及时救治,减少人员伤亡。
= 3 \* GB2 \* MERGEFORMAT ⑶治安保障:应急指挥部积极协助、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及时疏散、撤离无关人员,加强事件现场周边的治安管理,维护社会治安,配合做好事件现场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 4 \* GB2 \* MERGEFORMAT ⑷社会动员保障:应急指挥部加强与相邻企业日常的沟通与协作,配合地方党委、政府,积极做好相邻区域、企业之间的联动工作。场内应急指挥部还需与相关部门签定互救协议。
= 5 \* GB2 \* MERGEFORMAT ⑸紧急避难场所保障:应急指挥部按照事故类型,制定人员和财产的避难方案。协助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做好事故发生后人员和财产的疏散、避难工作。
⑹企业每年需进行一次以上应急预案演练,并将相关演练的内容及影像资料存档备查。
企业每年组织人员及行动关键人员进行培训,主要目的是明确各自职责,掌握应急技术。
企业要加强对污染事故处置队伍的培训、演练,定期组织污染事故处置训练和演习,应急指挥部要从实际出发,每年组织1-2次培训,每次1-2天,可对企业人员进行分批次培训,培训方式以理论和实战结合,年初制定培训计划,年底进行工作总结。
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
(1)企业所产生的污染物特性以及所涉及的污染事故知识;
(2)各类事故处置方案和分析;
(3)本预案中的各类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措施等相关内容;
(4)污染事故处置工具的使用方法等。
理论教学、现场讲解、模拟事故发生等。
培训的频次定位为每年1-2次。
针对周围环境保护目标可能发生的污染事故,本公司每年至少组织1次以上综合性应急处置演习,确保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公司能正确指挥,各应急人员能根据各自任务及时有效地排除险情,控制并缓解、处置事故,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1)危化品泄漏事故,车间、乳剂原料储存区、成品库火灾事故演练;
(2)报警及通信演练;
(3)情况通报演练;
(4)各类应急设施的使用技能演练;
(5)模拟各类事故的快速反应演练等。
(1)综合演练:模拟公司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事故,对本预案的各类应急措施进行组织指挥演练;
(2)单项演练:由公司各应急小组人员各自开展环境污染应急处置任务单项作业的演练,或单个专项逐一进行演练。
每年组织至少1次以上综合性应急处置演习。
在每次组织培训和演练时应对培训和演练的内容以图片、视频、方案等方式进行记录;在培训和演练结束后进行讲评和总结,发现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评估。提出整改意见,在此基础上,对预案进行修正、补充、完善,使预案进一步合理化,同时,通过演练,发现污染事故处置器具、处置设施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公司设计演练记录表(见附件3-2),并负责进行演练记录,记录演练活动、演练人员的个人表现与整体演练任务完成情况。
根据演练记录结果,比较演练人员表现与演练目标要求进行评分考核(见附件3-3)。
企业突发环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实行奖励制,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中,有下列表现之一者,应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企业突发环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造成的后果,依法追究责任。并处500-5000元罚款,构成犯罪的,报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1)不认真履行环保法律、法规引发环境事件的;
(2)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环境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行为的;
(3)拒不执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者在事件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
(4)盗窃、贪污、挪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资金、装备和物资的;
本预案自编制完成后,进行评审,评审分为内部评审、外部评审。内部评审由公司主要负责人组织员工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再组织外部评审;外部评审邀请相关企业单位、环境保护部门、周边公众代表、专家等进行评审。预案通过会议讨论,经评审完善后,由法人签署发布,按规定报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富民分局备案。
另外应急预案评审由企业根据演练结果及其他信息,每年组织一次内部评审,以确保预案的持续适宜性,评审时间和评审方式视具体情况而定。
评审时应注意如下问题:企业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否得到各位员工充分的重视;各岗位人员是否理解各自的职责;企业的环境风险有无变化;应急预案是否根据公司的布局和工艺变化而更新;人员是否经过培训;预案中的联系方式是否正确;是否将应急管理融入公司的整体管理等。
公司应将经评审完善后,由公司法人签署发布的应急预案,按规定报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富民分局备案。
(1)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经企业内部和外部专家评审后,由企业法人签署发布。
(2)企业负责应急预案的统一管理。
(3)企业负责预案的管理发放,发放应建立发放记录,并及时对已发放预案进行更新,确保企业获得最新版本的应急预案。
按要求,结合企业情况,至少每三年对环境应急预案进行一次回顾性评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及时修订。
(1)危险源发生变化(包括危险源的种类、数量、位置)。
(2)公司生产工艺、规模或重要应急资源等发生重大变化。
(3)相关单位和人员发生变化或者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者职责发生变化。
(4)应急装备、设备设施发生变化。
(5)周围环境或者环境敏感点发生变化。
(6)应急演练评价中发生存在不符合项。
(7)环境应急预案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等发生变化。
(8)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企业认为应当适时修订的其他情况。
建立与县(区)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应急机构及其它相邻公司的交流与联系,组织参与地方有关部门开展的应急演练救援活动,开展与相关单位的交流与合作。
本预案批准发布后,昆明农药有限公司司组织落实预案中的各项工作,明确各项职责和任务分工,加强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实现应急预案持续改进。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1)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社会公共秩序,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
(2)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3)环境风险单元:指长期或临时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环境风险物质的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企业且边缘距离小于500米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4)环境风险受体:指在突发环境事件中可能受到危害的企业外部人群、具有一定社会价值或生态环境功能的单位或区域等。
(5)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指企业为了在应对各类事故、自然灾害时,采取紧急措施,避免或最大程度减少污染物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厂界外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6)环境风险:是指突发环境事件对环境(或生态)的危险程度。
(7)风险源:是指可能导致生态损毁、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8)环境敏感区: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规定,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
(9)环境保护目标:指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中,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区域中可能受到影响的对象。
(10)环境应急:针对可能或已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需要立即采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以避免事件发生或减轻事件后果的状态,也称为紧急状态;同时也泛指立即采取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
(11)应急预案:指根据对可能发生的环境事件的类别、危害程度的预测,而制定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方案。要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环境风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行动。
(12)应急准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应急监控:环境应急情况下,为发现和查明环境风险情况和影响范围而进行的环境监测。包括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
(13)应急演练:为检验应急计划的有效性、应急准备的完善性、应急响应能力的适应性,和应急人员的协同性,而进行的一种模拟应急响应的实践活动。根据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单项演习(演练)、综合演习,和指挥中心、现场应急组织联合进行的联合演习。
(14)应急救援:指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件危害和防止事件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件损失的措施。
(15)应急监测:指在环境应急情况下,为发现和查明突发环境事件情况和污染范围而进行的环境监测,包括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
(16)恢复:指在突发环境事件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17)分类:指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对不同环境事件划分的类别。
(18)分级:分级指按照突发环境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及危害程度,对不同环境事件划分的级别。
(19)次生、衍生事件:是指某一突发公共事件所派生,或者因处置不当而引发的其他事件。
(20)后期处置:是指突发公共事件得到基本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社会秩序和生态环境恢复正常,所采取的一系列善后处理行动。